欢迎访问展翊特殊儿童潜能开发中心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益课程 > 第十九期


行为与环境的关系


https://www.ximalaya.com/thirdparty/player/sound/player.html?id=306755774&type=red

(点击网址听音频)



小善不独行,爱自满人间

 

亲爱的听众朋友大家好! 我是展翊教育的小爱老师,今天是2020年6月12日,我将为您分享第19期的公益课程:行为与环境的关系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负强化以及惩罚的使用原则以及可能产生的风险,虽然这两种后效,在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负向的刺激。


但若是能灵活运用,还是能有效帮助家长和老师去改变孩子的行为。


对于家长和老师,相对于不足技能的教导,孩子的不当行为问题是更为头疼的。极容易感到不安与焦虑,特别是如果这些不当行为的强度是比较严重的。例如:自伤、攻击、破坏物品等等。


为什么会频繁发生行为问题??

因此,今天我们要来探讨这些恼人的行为问题,

为什么会不断发生呢?

跟孩子的脑部发展是有关系的吗?

抑或是环境所造成的呢?


有些时候我们会在公共场合看到躺在地上哭闹使性子的孩子,大家总是会问「他怎么了?」这个老问题。


为什么这孩子会那样呢?他不知道这样不对吗?


有些学派认为这种不得体的行为牵涉到大脑的发展,并且认为孩子本身也为如此的行为所苦。


他们假设这种不当行为是由于脑部的某些部份发育不正常或是发育不足所致。


很多人常提出这个问题:「为什么孩子常会做出一些明显不符合他们年龄的不当行为?是不是因为大脑还没有发育成熟?」


01儿童心理学专家可能会这样回答


孩子会大发脾气,是因为他还没有达到该年龄的成熟度,他的脑部还没有完全发展好。


一旦他的脑部成熟了,特别是负责执行功能的前庭系统的部分成熟了,他就不会用不适当的行为来回应了。


在脑部成熟之前,我们预期孩子会持续如此,因为他没有能力适当地处理事情。


02发展心理学专家则可能会这样回答


孩子会大发脾气,不仅仅是脑部发展上的问题。


孩子会以某种方式行为,是因为他还没有渡过某些固定的发展阶段。这样的孩子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渡过自我中心的阶段。


一旦脑部发展好了,孩子就比较可能明白别人的行为是合理的,而不会所有的事情都只是从「我为先」这个角度来看,届时就会用符合年龄的得体行为来回应。


现在有个假设是:假定一个孩子会大发脾气,是因为他的大脑尚未完全发展好。


若成因是脑功能不良,那么处理这些行为的良药是什么呢?等待他的脑完全发展好吗?


但是有些人带着这种不成熟的行为,进入青少年直到成年,对这样的人我们还要痴痴等待吗?


在等待的当中,可以做什么,来减少孩子的暴怒行为,并且发展出处理周遭社会环境的适当行为呢?


这些有关暴怒行为的解读,有什么不对劲呢?


那就是:小看了环境对这样的行为的回应。


假如是脑部还没有发育好,那么显然别人对孩子行为的反应,不管怎么做,都没有意义,就只能巴望孩子的脑会发展得比较完全一点。


应用行为分析强调的是行为是个体与环境互动的结果。行为在环境中持续发生,是因为受到环境强化后效的影响。


因此,从行为学派的观点来看,我们会将这样的事件,归因于暴怒的行为在发怒者的环境中,所引起的目的和功能。


在这样的理念下,我们就会对周遭社会环境中,可观察到的事件,做一番检视。


对于暴怒行为,我们去检视当孩子在大庭广众下大发雷霆的时候:

周遭的社会环境做了什么?

暴怒之前发生了什么事?

周遭的社会环境对这样的暴怒行为,短期内做出何种反应?

长期以往又是怎样的回应?

如此去检视先后发生的事件,会显露出这个行为,在当时的情况有什么目的?起了什么作用?


这种方式称为「行为功能分析」,主要就是用来理解人的行为。


其他心理学是运用假设的特质,或发展阶段来解释行为,而行为功能分析则是认为人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在某个环境中起到某种作用,着重于检视行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譬如以下例子

一个名叫大元的十岁男孩,被诊断患有对立反抗疾患,「他爱挑衅」这种诊断对许多卫生医疗专业人士而言,就已经足够。


因此,当我们问「为什么这个孩子爱挑衅?」


可能得到的答案就是「因为他有对立反抗疾患,这是这个障碍的症状,他挑衅就是因为他有这个障碍。」


也就是说,当他发生那些行为时,都是因为这个障碍所引起的,因此大家会预期他时不时就会那样做。


而这样的看法更是认定,他的行为跟当时的情境和后果没有任何关系。


这孩子的挑衅行为,是因为他机能不良的脑袋,更无法依据任何情境的情况,来预测脑部障碍何时会发作。神经何时会短路,无从得知;短路时,挑衅行为就发生了。


相反的,从行为的观点来看我们会去检视大元挑衅行为的过往,以及挑衅行为如何改变了当前的社会环境。藉由分析该行为最终得到的结果,达到对行为原因的理解。

譬如以下例子

大元经常在回到家后,出现打人的行为问题,尤其是跟妈妈在一起的时候。


当大元想要打游戏时,妈妈会希望他可以去看点书,或是整理房间,有时他会试着再向妈妈提出要求,但是妈妈总是拒绝,并且唠叨他不用功,


妈妈的反应让大元出现更多的争论,眼看争论无效,他便换个方式,大吼着「我就是要玩」,并且开始对妈妈骂脏话,还打妈妈。经过一番拉扯,妈妈最终妥协,不再与大元缠斗,便随他去。


多了这些讯息,大元在此情况下的行为可以如何解释呢?

是因为他失调吗?

或是着眼于他的行为是如何影响他的环境?

和妈妈争论有让他如愿打到游戏吗?

或是只有他对妈妈口出恶言以及动手时,才得以打游戏?


如此看来,什么是大元暴力行为的最佳解释呢?


是因为那行为能让他打游戏,而其他的行为,例如争论,就没那么有效了。


因此,之后妈妈在家的时候,如果大元想要打游戏,就可能比较不会用争论的方式,


因为争论并不能让他立刻打游戏,看起来这行为并不好用。


相反的,恶言恶语,以及暴力行为,却能够让大元立刻得到想要的游戏,


因此这些不当行为与打游戏之间的关系就被强化了,很遗憾的,大元的不当行为肯定会再次发生。


针对这类严重行为问题的孩子,有些人相信,送孩子去做心理咨询,是改变他们行为的最佳办法。


听了前面我所说明的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后,您相信有任何一位大人,不论具有多少高等学位,每周与大元谈话一、两次,就能说服他,不要再对妈妈出现暴力行为吗?


大元的行为要改变,最终还是得要靠妈妈改变自身的行为。


如果妈妈仍旧在大元的暴力行为之后立刻满足他的需求,我们是无法预见有人可以说服大元要听妈妈的话。


在行为功能分析看来,问题并非只出在孩子身上,也出在周遭环境对他的行为所做出的反应上。


因此,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得要先改变环境,这里的环境指的不是只有情境,还包括与孩子行为相关的人事物。


以上是本期分享,带大家了解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是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感谢您的收听,我是小爱,我们下期将为会您播讲 — 读懂问题行为背后的秘密

 

关闭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