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展翊特殊儿童潜能开发中心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益课程 > 第十一期


ABA的错误迷思与概念厘清


https://www.ximalaya.com/thirdparty/player/sound/player.html?id=281124712&type=red

(点击网址听音频)


“小善不独行,爱自满人间”。

 

亲爱的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展翊教育的小爱老师,我们公益课程到了第11期啦,很高兴与您一起分享。

 

上一期我们分享了在自闭症干预中,经常会犯的错误,让家长和老师们避免走歪路,浪费孩子宝贵的黄金学习时间。我们在第五期介绍了具有科学依据的干预方法,而这些有效的干预方法大多数是建立在应用行为分析原理之上的。在第六期中,带大家初步认识了应用行为分析,这是迄今为止科研数据最多、效果最明显的干预手段,尤其是对那些能力比较低、问题行为比较严重的自闭症和智能障碍的儿童,效果更为显着。虽然应用行为分析是一种长期有效并且对行为产生影响的高度成熟的工具,但是还是有很多人误解了这门科学。因此,今天我们就要来谈谈坊间对应用行为分析的错误迷思,希望有助于厘清误解。以下内容部分节取自袁巧玲老师发表于台湾儿童发展早期疗育协会的文章。

 

迷思一:应用行为分析只能一对一,不适用于小团体或班级

 

这里要澄清的是,ABA的教学方法与进度是依据孩子的个别状况量身打造的,除了一对一教学外,个别教学也可应用于小团体及大团体教学课程中。   
一对一课程着重于掌握孩子的个别差异,找出进步的关键;
小团体课程里,孩子则可从同伴互动中,自然学习不同技能,例如在练习如何与别人交谈时,有些孩子需要脚本,有些没有阅读能力的孩子,则需要图片的辅助。
大团体课程里,他们透过合作与游戏来练习各种学会的技巧,以便更融入生活,例如,在跳格子游戏中,不同孩子的能力不同,有人能两脚一起跳,有人只能一脚跳......等,每个人练习或加强的部位都不相同。
在美国,有些学校也已将ABA纳入一般普通班的课程中,就算一班有二十人也可采用ABA教学。

 

应用行为分析是科学,适用于一对一、一对多,或是团队对团队,皆有可能,所以当然适用于小团体或班级。在班级里实施个别化教学更是特殊教育的理念。

迷思二:应用行为分析是一种教学法

 

这里要澄清的是,应用行为分析是一门科学,它的基本行为准则就像造字原则一样造出成千上万的字,可以发展出很多类型的教学法。所以应用行为分析并不等同于只是一种教学法,其基本行为准则可以用来教学,也可以用来分析所见所闻。

 

 

迷思三:应用行为分析都是用食物教学

 

这里要澄清的是,ABA不只是用食物做为奖励。
动机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关键,缺乏动机,孩子无法学习,也无法有所成长或改善问题。每个孩子的学习动机各不相同,有些孩子毫无学习动机,有些孩子对玩具毫无反应,或只选择食物来增强学习动机,此时食物成为唯一有用的增强物,因此尊重孩子的选择,以食物来营造学习动机,然后再依情况逐渐替换增强物,也是教学策略之一。
增强物的使用,最重要的观念在于:增强物不是用来诱惑孩子,而是让他们知道什么时候做对或达成目标,久而久之,当再遇到类似情况时,孩子自然就会知道怎么样的表现才是合适的。不过,未经专业训练的老师可能无法敏锐查觉孩子的改变或进步,一直停留在以食物做为奖励方式的阶段,长久下来孩子的进步就相当有限,甚至停滞不前。因此,以食物做为增强物的关键不在于食物本身,而在于如何使用与使用的时机。

 

在ABA的教学策略中,食物只是增强物之一。除了食物外,老师也可用玩具、拥抱、同伴力量及口头称赞等做为增强物,根据孩子的进步情况,适时加入互动中,引发更多学习动机。

 

 

迷思四:应用行为分析会把孩子教成机器人

 

这里要澄清的是,ABA并不会像机器人或动物一样训练孩子。一般孩子轻易就能学会的事,发展迟缓的孩子往往必须反复学习二、三十次才能学会,这样的过程在一般人眼中看来可能像机器人般反复无趣,但却是让他们精熟的重要途径。这些孩子需要很长的时间学习,且需要教学者将各种概念或技巧切分得更细,循序渐进地反复练习同一件事,精熟后才有办法将这些小概念或小技巧串联在一起。

 

尽管这些概念已加以切分,这些孩子仍需大量的重复练习才能掌握。反复练习相同技巧是他们学习必经的过程,如此才能将每个步骤串联,精熟后更自然地运用于实际生活,就像学习新的语言一样,不断反复练习才能流利地运用单字、词组和句型。

 

ABA的教学策略是经过设计的,十分多元,且经过科学方式检验,因而能针对个别状况提供更多样且更具弹性的教导,同时透过客观的观察与分析来协助孩子解决问题或改善情况,即使反复练习同一种技巧,也不会流于机械化练习。

 

 

 

迷思五:应用行为分析只适合认知功能较弱的个体

 

这里要澄清的是,ABA不只适用于重症儿童。ABA强调依照个别情况打造学习进度与课程,因而也适用于孩子或大人各种面向的学习,不受年龄限制,重要的是个体的需求。例如,重症儿童需要的是培养基础沟通或自我照顾技巧;中度状况的儿童需学习的是与他人的互动,认知技巧的提升;能力较好的儿童,他们需学习的是如何维持友谊,与别人交谈,掌控自己的行为与情绪,以及如何解决问题。

 

除了课堂外,ABA也能应用于职场训练,透过ABA行为管理训练,让个体培养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并运用于工作中。

 

应用行为分析适用于任何人、任何行为,也不论是个体或是团体。之所以应用行为分析看似在认知功能较弱及身心障碍的族群上凸显其应用,只是因为应用行为分析是少数也可以应用在这些弱势族群的科学。

 

 

迷思六:应用行为分析会导致孩子依赖强化物

 

这里要澄清的是,应用行为分析并不会使用过多强化物,导致孩子过度依赖或无法戒除。强化物的运用,与孩子的学习进度、学习内容...等是息息相关的,何时及如何适度提供强化物,最重要的关键是仔细观察与记录孩子的学习状况,并制定强化时间表。

 

一开始为了营造动机,强化物的使用会比较密集或连续,一旦孩子的动机与行为的自然循环已稳定,就应逐渐减少强化物的使用,转为间歇性使用或停用,让孩子转而从周遭的环境里感受到其他精神上的鼓舞或得到动机。当孩子能从别人的反应中得到响应或赞许,和他人一起交流、开怀欢笑,和他人建立与维系友谊时,这样的互动将更有助于孩子的发展与成长,也能让孩子更自然融入一般生活中。

 

ABA是一种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只有受过完整训练并经过认证的行为治疗师才能掌握ABA的精髓,发挥ABA的优点。建议对ABA有兴趣的家长与拥有专业认证资格的治疗师多沟通,深入了解与体验,如此一来,对ABA将不会再有前面所说的种种似是而非的迷思。

 

以上是本期分享,带大家了解坊间对应用行为分析的错误迷思以及厘清误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的收听,我是小爱,我们下期将为会您播讲——应用行为分析的特色。

 

关闭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